“勞動服務也能成為一門大學必修課程,並且考核未通過的還必須重修。”這可不是什麼傳說,而是南京理工大學教育實驗學院今年面向2014級本科生推出的名為“益心益意”勞作教育實施方案中明確規定的。南理工也由此成為了江蘇高校中率先“試水”勞作教育的學校。通訊員 陳育凡 揚子晚報記者 楊甜子
  “勞作教育課”怎麼上?
  時間地點不限,共20個課時
  校園綠化巡查算分、民工子弟學校支教算分、去博物院當引導員也可以算分。在南理工教育實驗學院的這門“勞作教育課”上,學生們的上課時間和地點都不受限制。只需要每學期修滿20個課時,都可以得到這門課的1個學分。
  “傳統式的教育往往只註重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勞動在一個人品性的養成以及人格的塑造方面所施加的影響。而勞作教育則可以讓學生通過勞動服務或社會服務的方式,摒棄‘好逸惡勞’的心態,從中體驗到服務的意義和快樂。”教育實驗學院副院長周雙喜說,“根據調研,我們頒佈了《勞作教育實施方案》,開設的勞作教育課程共20個課時,規定為1個必修學分,未通過者必須重修。課程分基本勞作課和拓展性勞作課兩大塊。其中,基本勞作課程以維護本校相關教學行政管理區域衛生勞動活動為主。而拓展性勞作課程則更多地讓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區,鍛煉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勞作教育課”怎麼考?
  出勤率和參與時間是考核指標
  勞作教育應該如何考核?這門沒有考試和測驗的必修課里,學生的出勤率和參與時間成了考核的指標。周雙喜副院長告訴記者,本學期啟動的勞作教育課程以鼓勵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服務為主。內容涵蓋校園綠化巡查、學校兵器博物館的日常接待、南京博物院的引導咨詢以及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的導覽咨詢、講解、維持秩序等工作。
  “學院推行勞作教育制度,其目的在於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負責、合作、守時、自律、主動、誠實、服務他人與忠於職守等品質,體驗尊嚴和人格平等的真諦,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高效的學習風格。”負責勞作教育實施的輔導員夏立老師介紹。
  通過勞動就能“換”學分,參與的學生們積極性也十分高漲,“我們是10人一小組的模式進行勞動,大家都輪流來當組長,互相測評打分,誰都不敢偷懶,都安分守己地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教育實踐學院2014級男生小朱說。
  記者瞭解到,在我國臺灣地區的東海大學,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推行勞作教育制度,並把勞作教育納入學則,成為大學生的正式必修課程。在內地,目前已有四川師範大學、安徽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在嘗試開展勞作教育。
  勞動表現優秀學生
  在各項評優時有“福利”
  周雙喜副院長告訴記者,在“勞作教育課”上表現優秀的學生,在各項評優中會享受一定的“福利”。對於成績優秀者,學院在評定“社會活動積極分子”獎項時優先納入考慮;對於表現特別突出者,學院在年終表彰大會上設立“勞作之星”獎項予以嘉獎;對於團體表現優異者,則給予優秀勞作團體獎勵。
  “勞作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服務,更是一種美德。學生在勞作的過程中必然要與他人進行溝通,在服務他人的同時,必然會得贏得贊揚與尊重。如此不但可以增強自信心,也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周雙喜表示。  (原標題:勞動成為必修課 考核不過要重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13djzmn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